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面临危亡的关头,他高举抗日旗帜股牛配,联合友军率部奋起守土,重创来犯之敌;当救国无门之时,他找到了中国共产党,力促国共两党联合抗日;在新中国成立之初,他殚精竭虑兴我家邦。“凡有生之日,皆报国之年”,这正是辽宁义县诞生的著名抗日英雄——李杜一生最真实的写照。
史料、图片由中共锦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
李杜毕业于东北讲武堂,曾任奉军连长、旅长、师长等职。1931年,九一八事变爆发后,吉林省公署参谋长熙洽公然投敌。时任依兰镇守使兼东北军二十四旅旅长的李杜义愤填膺,向所辖各县发出通电,痛斥熙洽的卖国行径,宣令各县“拒不附道,坚决抗日”。
1932年1月,熙洽在日军指使下,派伪吉林省“剿匪”军司令于琛澄率4个旅伪军向哈尔滨节节逼近。在形势危急之时股牛配,李杜联合吉林省警备司令兼第一旅旅长冯占海部率主力奔赴哈尔滨,打响哈尔滨保卫战。李杜亲临前线指挥,与冯占海部对敌展开猛烈攻击,迫敌溃退,取得了哈尔滨保卫战的胜利。为联络吉林各部团结抗日,李杜会同丁超、王之佑等爱国将领举行会议,成立“吉林自卫军总司令部”,统一指挥抗日军队,公推李杜为自卫军总司令。
展开剩余50%同年2月4日,日伪军各路向哈市发动总攻,步步逼近。因火力悬殊,李杜等部腹背受敌,孤军苦战,他多处负伤,幸由部下掩护突围。此战虽败,但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壮举更加激励李杜投身抗日救国大业。
1933年1月,因抗日队伍在与日军作战中接连受挫,李杜被迫率部撤入苏联境内休整。同年7月,他假道欧洲回到上海,多次要求国民政府出兵支援东北抗战,均遭拒绝。1934年,他同宋庆龄、何香凝等进步人士一起倡议成立了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,大力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和义勇军的英勇事迹,组织社会各界人士捐款,支援东北的抗日斗争。
在靠国民政府出兵抗日已成泡影之际,李杜接触到上海的中共地下组织,其抗日救国思想得到共产党的支持,后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。在他欲回东北再揭抗日义旗未成的情况下,冒死力劝张学良与共产党合作,对促其联共抗日,沟通东北军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抗战胜利后,李杜不顾蒋介石的责令,拒发反共声明,而为民主进步事业四处奔波。全国解放后,他力所能及地为党和人民工作,支持亲属参加抗美援朝战争,被推选担任为全国政协委员、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务。1956年8月23日,因病在重庆去世,享年76岁。
英雄的背影或许已隐入历史烟尘,而“凡有生之日,皆报国之年”的誓言却如不灭的火种,在时光里熠熠生辉,化作精神火炬,为后人照亮漫漫征途。
来源:锦州发布
请关注锦州工会!股牛配
发布于:北京市亿正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